熱門關鍵詞:

行業資訊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與目的

責任編輯:惠州九著新能源有限公司、九著新能源、鋰電池  發布時間:2018-05-23
分享到:

2017年全國汽車銷量2887.9萬輛,同比僅增長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全年銷量達77.7萬輛,同比漲幅53.3%。其中賣得最火的是純電動汽車,去年銷售46.8萬輛,同比增長82.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11.1萬輛,同比增長39.4%。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放眼全球也無出其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驕人成績,這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諸多的鼓勵性政策密切相關。



關注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網友知道,國家相關部委在2010年就開始進行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2012年又進行了“十二五”專項規劃。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之后四部委又先后發布了針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購車財政補貼、充電設施建設補貼等諸多利好消息。自此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但是毛毛有一個疑問,國家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呢?僅僅是為了綠色環保嗎?遠沒那么簡單。

1、保護環境。

當然,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車在污染物排放和環境保護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記得2015年一部記錄大氣污染的《穹頂之下》,將大氣污染之嚴重實實在在地搬到了熒幕上,而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



其中北上廣機動車的碳排放已經成為首要污源源,傳統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已占城市空氣污染物的70%-80%,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推廣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緩解城市上空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的污染壓力。



也許有人會說,新能源汽車利用的是電能,而我國煤電發電量約占總電量的80%,其實只是將污染物提前排放而已。這種說法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

實際上根據研究,當煤電比例占87%時,電動汽車和傳統汽油車的碳排放達到平衡點;當煤電比例降至65%時,和傳統汽車相比,電動車會實現30%的碳減排。更何況從長期發展來看,今后核電、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發電的比例一定會逐漸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也將越來越明顯。

2、產業升級“彎道超車”。

19世紀末,西方社會發明了傳統燃油汽車,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燃油車在外觀、動力、底盤、內飾、工藝等技術方面有了長足的積累和發展。而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則較為坎坷,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手工敲敲打打的階段,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內汽車工業一直未有突破。

之后便引入了國外汽車品牌,在國內搞起了合資車企,期望能用中國的市場換來國外汽車列強的先進技術。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事實證明中國汽車工業將市場交出去了,而核心技術并未換來多少,高價值的技術依舊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這就有點尷尬了。 


新能源汽車則不同。

首先,相對日本、韓國、歐洲,我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上資源要豐富得多。面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領域,國內外車企均在同一起跑線上,國內在機電工業制造和設計方面甚至有一定優勢,因此這也成了中國汽車行業有望“彎道超車”的一次機會。

其次,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三電即“電池、電機、電控”,而生產電池和電機所要的兩個關鍵資源,我國儲量均十分豐富。電動汽車主要動力部分是電池和電機,其中電池大多為鋰電池,我國鋰資源世界儲量第三;而制造永磁同步電機所需要的稀土永磁材料,我國儲量世界首位,占世界總儲量一半。從資源上來說,我國有發展電動汽車的天然優勢。



3、調整國家能源結構,提升戰略安全。

石油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組成部分,卻主要依賴于進口。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41957萬噸,同比增長10.1%;進口金額11002.86億元,取整數后11000000000000元,這么多白花花的票子都拿去買石油了。



在這種情況下,調整國家能源結構勢在必行。改善能源結構需要從源頭上抓起,即從消費角度出發。我們看到電力的來源卻非常豐富,核能、風能、太陽能、水力、潮汐、地熱等等都可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且這些資源是可再生的。也因此新能源汽車就有了發展的歷史契機。

另外國家戰略安全方面,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已經逼近國內消費總量的70%,國家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在持續走高。進入2018年,原油進口量持續增長,1-2月份同比增長10.8%至7290萬噸。



而我國進口石油的途徑大部分來自海運,因此海洋運輸線的安全就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命脈。做一個假想,一旦發生戰爭危機,諸如馬六甲海峽、波斯灣等重要的運輸線路卡口被敵人控制,國內龐大的石油需求將會面臨斷供的危機,不僅滿大街的車輛趴窩,國防安全都會受到影響。石油的儲備將根本無法支撐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

反過來,如果汽車以電力驅動,局面將會大不同。

4、解決用電晝夜峰谷問題。

了解電力的網友知道,每個國家都存在著用電需求晝夜負荷不平衡的問題,白天的用電量非常高,電網負荷巨大;而到了夜晚用電量會極速下降,導致電網壓力巨大。



特別是對于新型發電方式,核電要求發電功率要日夜恒定,而我國的風電電場普遍是夜間風大,這使得我國“谷電”賣不出去的形勢更嚴峻。此外,夜間電網負荷過低,甚至還會直接影響發電機組的安全運行。

因此,我國很多地區甚至只能建設大型抽水式蓄能電廠,利用夜間電力負荷低谷時的電能抽水至上位水庫,在電力負荷高峰期再放水發電,但這相對于大量的谷電來說,仍是力不從心的。

而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解決電網在晝夜間的負荷不平衡。白天新能源汽車上路行駛,而大部分車輛都會選擇在夜間充電,從而解決“谷電”過剩的問題。

寫在最后: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的發展,絕不僅僅是“新能源”這三個字這么簡單,其背后蘊含著諸多利好因素,也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才會給出高額的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當然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也出現了井噴的局面,銷量汽車中的占比持續走高。

上一篇:18650鋰電池技術有軟肋,謹防移動電源出事

下一篇:鋰電儲能市場臨界點已經接近 2018年將快速發展

天天干天天干